当前位置:首页 > 云和县 > 审判流程 > 司法文件
印发《关于为我县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5-01-0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分享到:

 

 

云法〔201421

 

 

云和县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为我县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的通知

 

本院各部门: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依法保障县委、县政府的扶贫改革试验工作有序推进,我院制定了《关于为我县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和县人民法院

                                 2014年6月23

 

 

 

 

 

 

 

 

 

 

 

 

 

 

 

 

 

 

 

 

                                                               

抄送:市中院、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委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                                                               

  云和县人民法院办公室                       2014年6月23       

 

关于为我县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和

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为支持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扶贫改革试验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的实施方案》和《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工作实际,现就我院为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提供司法保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县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等工作的重要意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是一项事关我县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我院要紧紧围绕县委和政府工作重心,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能动司法,把支持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等工作作为审判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为推动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依法支持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在遵循“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不变”、“一户一宅”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公平、公正、高效地妥处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支持和保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依法支持农村创新型贷款担保方式的开展。以拓宽农村抵押物范围、破解农户融资难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妥善处理好农村金融改革中出现的各类案件。严厉打击挪用农村信贷资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各类危害农村金融秩序的犯罪活动,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落实来自农村的人民陪审员办理涉农案件制度。从农村基层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经商务工人员中选任人民陪审员,不断充实人民陪审员队伍,切实加强农村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依法参与审判活动,增进司法裁判的社会效果。

五、正确把握涉农住房抵押案件的审理原则和指导思想。对于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利于农民得实惠,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方向,应给予有力司法支持。当发生合同纠纷时,若当事人依据相关规定履行了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的条件和手续,应当予以确认和保护。

六、加强对涉农住房抵押案件的审理。切实贯彻落实“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将“调解优先”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尽可能采取调解、协调、和解等方式处理,努力实现互利共赢、胜败皆服、案结事了。

七、大力推行诉讼便民机制,开通涉农住房抵押案件“绿色通道”,开展巡回审判,建立健全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机制,规范并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加大司法求助力度,强化诉讼提示和指导,进一步方便农民群众诉讼。

八、积极有效地做好涉农案件的执行工作。加大执行力度、灵活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执行涉农案件,积极推行和谐执行理念,对暂时缺乏执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在保障其基本住房的前提下,可采取暂缓和分期履行的方式,妥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

九、加强涉农住房抵押贷款案件的专项执行工作。建立该类型案件执行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委托评估、拍卖流程的跟踪管理,降低金融部门实现债权的成本。建立健全常态化金融风险评估机制,注重对金融案件分析研判,及时向主管部门、金融机构提出司法建议。

十、完善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对于涉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的纠纷,我院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建立和完善与有关部门、基层组织信息通报、矛盾排查、联动协作等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因改革而出现的利益失衡、矛盾激化、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